要实现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需要从研发到量产阶段严格把控
点击次数:831 更新时间:2022-07-20
近几年,社会大众对空气健康越来越关注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曾显示,人一生中在半密闭空间度过的时间约为90%,其中车内空间的占比达到了5.5%。因此,车内空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。
据某高校做过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的研究,其中有68%的企业已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及管控体系,并且这个比重还在逐步提高。在国标迟迟未能强制的现状下,车企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成为了关键。
车内地毯毫不起眼,但是你肯定没想到地毯却是车内VOC“大杀器”之一。事实上,汽车内饰和零部件也是车内VOC的重灾区。要提高车内空气质量,首先需要追根溯源,探明这些有害物质究竟来自哪里。
先简单概述两种针对零部件检测方式:
1.袋子法主要用于检测车内非金属零部件,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物采用不同规格的采样袋,进行静态密封测试。同时,袋子法测试也能够同时进行多次采样。
2.另一种检测方式采用的是一立方米舱,与袋子法不同的是,一立方米舱可以模拟车内动态气体循环条件,监测零部件随时间推移的VOC散发趋势,以及达成动态平衡时VOC的浓度。
虽然对零部件进行了检测,但因为这样那样奇妙的化学反应,对汽车空气质量的管控还不能到此为止。要实现车内空气质量合格,还需要进行整车测试。目前,环保部也对整车做出了推荐性标准。
然而,随着温度升高,车内VOC含量也会随之增高。因此,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在国标基础上增加了高温和通风两个工况。
如果一款车型仅在常温状态下符合标准,那在炎热的夏季,经过高温暴晒后,这辆车很有可能成为“毒气室”。因此,整车测试不仅要做,还要根据更符合消费者的用车场景来做。
上一篇:科绿特告诉您为什么要购买甲醛测试气候箱 下一篇:甲醛VOC环境舱基础功能介绍